Monthly Archives: July 2006

急诊室的故事

   记性实在太糟,说起来都是4个月前的事情了,到现在才终于整理出来。其实也许是心里面有点不愿意回想这一段经历罢。不过Anyway,有惊无险:小宝在他9个月的时候大驾光临了一次急诊室,他的爸爸妈妈, 我们,也经历了一个热锅蚂蚁的晚上。总之,我们的人生因这急诊室的故事完整了一把。    说来话长。3月份的春假,带全家人出游,9天的旅行,从家到Great Smoky Mountain, 到Atalanta,再到Chicago,然后回到家。一路经过7个州,行程3000多英里。姥姥姥爷辛辛苦苦带小宝,经历一个漫长而无聊的冬天,出来走走,看看美国的乡村风情。小宝这个出生在乡下的小孩儿也是有生以来头一次出远门见世面。越往南,绿色越浓树木越多。大雾山清澈的小溪,五彩的水鸟,翠蓝的天空,参天的树木,美不胜收~~宝爸负责开车,我管看路,订旅馆。姥姥姥爷看西洋景,逗后座的小宝。小宝格外的乖巧,不哭不闹,吃得香睡得好,一路还学习了很多的新花样。每到一处Rest Area都成为焦点,他那招牌的笑容引得各色人等啧啧赞叹。     回家之后第二天,小宝脸上开始出现一些小小的红红的疙瘩,开始以为是对lotion有点过敏,并没有太在意。谁知到了晚上,姥姥说小宝的脑门热乎乎的,一量:嘎,102!赶紧给First nurse 打电话,她的建议是我意料之中的,Tylonal。不过这个Tylonal退烧倒是有一套,1mL喂下去,很快小脑门凉丝丝的了。但是天亮的时候,体温又在上升,脸上的疙瘩也不见好。赶紧打电话约医生。去了医院,体温还是102,那个慈眉善目的老医生见怪不怪的样子,说脸上的小疙瘩是病毒引起的,发烧大概要持续3天,体温上了102,就按照体重给Tylonal。合着我们这折腾半天,就还是Tylonal?哇哦,Tylonal包治百病嘛,啥都是Tylonal?那还要医生干啥?—-当然,这番话是我自己心里头的牢骚,毕竟老医生30多年的经验啦,我 还没有无知到当面质疑他的地步。但心里总是不满—-孩子总是发烧,医生没有治疗方案,就只有Tylonal?虽然后来事实证明医生是对的,小宝出的那个疹子,特点就是发烧3天,烧退疹出,并不需要特殊治疗,自己就会好的。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看着小宝一会一会的烧起来,妈妈心里急啊,恨不得自己替他。    从医院回来,给小宝喂了他唯一不排斥的葡萄味儿的Tylonal,小子很快就玩耍去了。那天的天气很奇怪,头一天还是阳光明媚的三月天,到了那天下午,却阴云密布,气温陡降,傍晚时分居然下起雪来。 棉絮般的雪花越下越密,落在刚刚发芽的小草上,白白绿绿煞是好看。宝爸从外面回来的时候报告说,路上积雪已经有2寸厚了。也许是天气不好,也许是不舒服,小宝吃了点奶,睡了,小鼻子呼哧呼哧的。大概12点多,姥姥把我叫醒,说小宝又发烧了。赶紧量体温:100!按照医生的嘱咐给小宝吃了tylonal,可这次Tylonal不管用了,20分钟之后,看看温度就升到了102。我急得跳起来就给First Nurse 打电话,First Nurse还是那句话“给他吃Tylonal”我告诉她tylonal 不管用了,我要去急诊室!她不紧不慢的说道“我不认为你们现在可以去急诊室,不是还没烧到105度嘛!”TNND,不管它了,反正我要去急诊室,不能看着我的小宝烧成这个样子!放下电话还没忘了在心里骂了一句“Bitch”。2分钟之内收拾停当。宝爸先去发动车,我把小宝放在carseat里盖的严严实实的,在楼道里等。雪还在下,地上已经白茫茫一片,车顶上厚厚一层雪。宝爸忙着把玻璃清理干净。小宝格外的乖,不哭不闹,静静的躺在carseat里,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看我,看看外面。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好容易车热了,开出来却发现情况不那么妙。这乡下地界,又是夜深人静,路上基本没有车,厚厚的积雪盖住了一切,要不是平时这条路走得熟,根本就不知道往哪里开了。我在后座上握着小宝热乎乎的小手,宝爸艰难的在雪中找着路。平时只有15分钟的路,那天足足开了1个小时。到了急诊室,宝爸把车停在门口,我抱着小宝的carseat冲了进去。一个昏昏欲睡的胖护士正无聊的剔指甲。见我们进来,懒洋洋的抬起头,问我“怎么了?”      我“孩子发烧”      胖护士“几度?”      我“102”。      胖护士“那你们回去吧”      我“啥??”      胖护士“不到105度,不能上急诊室”      我“可是孩子烧不退嘛!”      胖护士“你给first nurse打电话了吗?”      我“打了”      胖护士“她让你来吗?”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My baby | 1 Comment

背起小书包,我要上学校

   小宝心爱的玩具之一是小舅妈的包包。小舅妈一下班回家,小宝便飞奔到她放包包的桌子跟前,垫起小脚丫够包包。当然,大多数的时候是够不着滴,但这区区小事根本难不倒爱动脑筋的小宝。只见小人儿拿手里的小扇子啥的伸过去扒拉扒拉就把包包扒拉过来咯!然后抱起包包去找姥姥,“OH~”姥姥心领神会,把包包给小宝背上,小宝乐得大嘴都合不拢。后来,只要姥姥说“来,背书包,上学去”,小宝便颠儿颠儿跑过来,乖乖等着背书包。唔,是个爱学习的好小孩儿。

Posted in My baby | Leave a comment

程 星:IVY名校是美国的贵族家族 ZT

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院助理院长                 ·程 星·   在美国旅行,到处可见游客信息中心,而这样的中心里最常见的宣传品,是该地的博物馆。刚来美国时对任何有关这个民族历史的东西都感兴趣,也许是文史出身的缘故,也许只是因为以前在书上早将很多历史的典故背得滚瓜烂熟,如今到了古迹身边忍不住想要“眼见为实”一下。但“眼见”后的失望简直要将我多年来对美国历史的“业余爱好”全盘摧毁:这些所谓博物馆中陈列的东西几乎全是我们爷爷辈、甚至父亲辈们刚刚用过的破烂!想起我中华文明五千年,康熙乾隆以后的东西都不能保证能取得文物资格,忍不住要阿Q一下:“咱们家祖先阔多了!”   关于美国历史的短浅,老美自己亦常觉得有点歉然。一次在一个城市的博物馆中晃悠,见到一对很有教养的老夫妇。一交谈,先生是某大学的教授,太太在大学担任图书馆员。老先生听说我们来自中国,眼睛顿时一亮,说:“我刚从西安旅游回来。兵马俑简直棒极了!”看到我们正百无聊赖地看着一个陈列在橱窗里的三十年代美国农村用的木制锄具,好象有点抱歉,喃喃地说:“嘿,我们的历史太短了,没法跟你们比。”我在加州大学工作时有一阵总校方要九个分校讨论一下合并同类系科的建议。讨论结果矛头一致指向历史系。加大九个分校,除旧金山分校是医学单科外,其余八个分校都有历史系。我所在的这个分校历史系有二十名教授,但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的系应该与其他分校合并。最后校内有人编排了一个笑话,说是美国历史一共二百多年,该系绝大多数教授的专业方向是美国史。由此可以推断,每个教授平均只能研究十年的美国史!   其实,最让美国人觉得无聊的是他们没有皇家,因而生活中就少了很多的铺张、炫耀、与金壁辉煌。在小老百姓看来,缺少皇家的生活简直淡如清水、味同嚼蜡。作为补偿,美国人对自己历史短浅的缺憾之感,不时地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发泄到对英国及其他现代君主制度的崇拜之中。任何关于英国皇家的逸闻都能引起公众的兴趣,而英国王妃戴安娜差一点就登上了美国人的神坛,以致在她灵魂升天已四、五年后的今天还是出版商和下流小报的老板们的摇钱树。经过贝托鲁齐阐释过的中国的末代皇帝不仅登上了奥斯卡的圣殿,而且还为中国的旅游事业带来了数以百万计的国际硬通货。   但是,假如你认为美国社会没有皇家便没有贵族,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皇家不能无中生有,贵族却是可以制造出来的。而这个社会制造贵族的作坊,便是私立名校。   前不久在网上念到一位留美学者给国内学弟学妹们传经的文章。这位学者认为,在美读本科不一定要读名牌大学,除非打算这一辈子本科毕业就不再深造了。上一个好的研究生院才是既经济又实惠的选择。我想这位学者大概自己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从名牌研究院的学位中得益非浅。但他对于名牌本科学位在这个社会上的份量就有所低估了。   先从入学说起。虽然“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为了吸引读者,每年的大学排名都有一些出人意料的结果,但公众心目中的最佳大学基本上仍然是八所常青藤(包括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哥伦比亚、康乃尔、布朗、宾大和达特茅斯),加上斯坦福和麻省理工。每年大约有一百八十万应届高中生参加大学入学考试(SAT),只有三万左右的学生语言部分得到700分以上的成绩;但这些高分学生中起码有三分之一选择进入这十所私立名校。换句话说,这十所名校招收的本科生虽然只占全国所有本科生的百分之一,但他们却囊括了大学入学考试(SAT)中最高分获得者的百分之三十之多。以达特茅斯学院为例,2000级的新生中竟然有好几人大学入学考试满分(1600),有200多人语言或数学部分得到满分(700)。哈佛、普林斯顿与哥伦比亚已连续好几年录取率在百分之十左右徘徊,成为全美最难进的大学。   这些大学进则难,出亦不易。美国名校大学生所承受的来自学业及其他各方面的压力,远远高出一般的高校。这些在中学时代远近闻名的天之骄子,进入名校后的失落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他们所面对的竞争几乎是全球性的。以哥伦比亚为例,其招生人员每年不仅往美国国内的角角落落里跑,而且全世界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转,为的是将天下英雄尽罗觳中。一个朋友的孩子在中学时是当地高中的明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进一所私立名校,上了不到一学期就因病退学了。可回到家中立刻故态复萌,生龙活虎。在家百无聊赖,父母就让他到本州的一所颇有名气的公立大学去旁听。谁知一不小心又成为那所公立大学的明星级学生。望子成龙的父母无奈地说:“这孩子其实不赖,就是不能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正常发挥。”   这样的结局还算是皆大欢喜。不幸的是,私立名校众星荟萃的环境,使得很多学生在耀眼的光环下既无法正视自己天才的表象背后不那么天才的一面,亦不能自觉地调整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菲立普·盖尔十五岁时就被麻省理工录取,不仅在他同学中公认的矫矫者,连许多教授都为他的天分所折服。但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他竟一蹶不振。1998年5月13日,星期五,在这个西方人视为不祥的日子里,盖尔从麻省理工最高的“绿楼”上一跃而下,用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十九岁的生命。临行前,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我不能忍受平庸。这就是我作出最后选择的原因所在。”不久前哥伦比亚一位亚裔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成绩下降,学校让他回家休学一年,整休一下再回来念。谁知他的父母及家人对他很不理解,认为他丢了全家的脸。这位学生还没有等到第二年回校,就在家中自杀了。据说康乃尔附近有一座桥,多年来一直为寻求自尽的大学生所青睐。为了防患于未然,校方在桥沿筑了高高的围栏,却仍然无法阻挡视死如归之徒。最为不幸的是,这样的学生在私立名校中远非个例,高居不下的自杀率已成为名校管理人员最为头疼、又最为无奈的问题之一。   私立名校,难进、又难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这里是美国式贵族的摇篮。   从外表上看,美国的大学,特别是私立名校,无不刻意地在公众心目中塑造一个充满贵族气息的校园环境,而有幸拥有象普林斯顿的校园哥特式或哥伦比亚的古希腊庭柱式建筑的大学,更是不惜以建造新楼数倍的代价去维修这些古式古香的教学楼。试想,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中,人们或者盘踞在火柴盒一般的高楼中与电脑屏幕终日为伴,或者整天淹没在隆隆的机声之中,自由思想的空间与时间极为有限。而大学校园那青藤缠绕的古楼,绿树成荫的幽径,对于碌碌终日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难以抵挡的精神上的诉求。就象当年在资本积累的原始时期一日暴富的新贵,处心积虑地想通过嫁女来攀附世袭贵族的名分,美国人对于私立名校的憧憬,不啻为一种现代版本的、不以血缘为基础的攀龙附凤。   而在我看来,这种攀龙附凤较少暴富新贵的鄙俗与铜臭。在美国社会中,大学教授是真正的社会的良心,每当社会出现不公,他们总是挺身而出,替弱者伸冤,与强者叫真。在911刚发生的那些日子里,美国人上下一致、同仇敌忾,连一贯高举公正客观大纛的媒体都公然地与白宫保持一致。只有大学教授们,在世贸中心的废墟还在冒烟的时候,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举办讨论会,出现在电视访谈节目上,号召大众客观对待伊斯兰教与伊斯兰国家,呼吁政府检讨其多年一贯的中东政策。教授们这种孓然自立、敢为天下先的贵族风范,不时给他们自己带来麻烦。公立大学的教授虽然平时较多受到纳税人意愿的左右,但他们为社会立言的勇气一点也不亚于私立名校的教授。例如纽约市立大学的两位教授在911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检讨美国中东政策,为此受到纽约从市民到媒体的公开谴责,纽约市立大学的总校校长还发表声明,给予这两位教授停职处分。但冲动一时的大众在冷静下来之后还是以宽容和理解来对待自己社会中勇开风气之先的精神贵族们,因为他们多年形成的民主素养告诉他们,当一个社会到了万马齐喑的时候,它离分崩离析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当然,美国人对大学、特别是私立名校精神贵族的仰慕,还包含一个非常实际的因素,那就是,随着整个社会教育水准的提高,大学文凭却在贬值。三十年前有任何大学的学士学位,就可以保证一个光明的前途与“钱途”。今天,大学毕业生在餐馆端盘子的比比皆是。因而,名牌大学的学位是事业成功的双重保险。它是你进入法学院和医学院的门票,也是你进入“财富”杂志评出的五百强公司的重要条件。   还有一个更重要、却鲜为圈子外人所知的事实是,你一旦进入常青藤大学、或者是绝大多数的一流私立名校,你就进入了一个由校友组成的贵族俱乐部。这儿俱乐部有两层含义。一是校友会。这个组织不对外开放,但他们遍及世界各地。你加入俱乐部的资格便是你在该校的本科文凭。不管你毕业已经多少年,也不管你在世界的那一个角落生活,校友会为你与母校保持联系,你亦有义务每年为母校捐款。你想进入世界一流的大公司工作,只要有你的校友在那里主政,你的机会要比任何人高得多。你的校友当了总统或政府高官,你飞黄腾达的机率就要比和你同样能干的人高出无数倍。假如你的孩子愿意踏着你的足迹进入你的母校,只要成绩过得去他会得到优先考虑。   贵族俱乐部的另一层含义是它的本意。在曼哈顿城中最昂贵的地段,你可以看到哈佛、普林斯顿、哥伦比亚等常青藤名校的俱乐部。这些俱乐部门面不大却精制,门上除了大学校徽其他什么也没有。俱乐部的年费一般是好几万美元,一般囊中羞涩的校友都不敢问津。这里是真正的贵族沙龙,权力、金钱都在这里交易,社会与文化的精英亦在这里聚合。   也许人类的心灵深处都有一角是为童话保留着的。这个童话里有城堡、有皇家、有白马王子、有美丽公主,还有那永恒的灰姑娘的故事。当这个以血缘或婚姻为依据的童话与现代民主平等的社会撞车后,我们只得将故事改写了。我们还是不能舍弃城堡,于是创造出常青藤缠绕的校园;我们无法用婚姻来提携美丽却家境卑微的灰姑娘,于是编排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大学入学考试;我们的社会需要独立的思想家和具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艺术家,于是我们创造了教职终身制,为这些人类文明香火的继承人们永远地解除了“饭碗”这个后顾之忧。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历史就象它那闻名于世的迪斯尼乐园,一切都是人造的。在这个人造的世界里,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科学与人文并驾齐驱。美国人不会痛苦地反思历史留下的沉重包袱,亦不必去检讨徒具虚名的皇家每年还要耗废多少纳税人的钱财。他们偶而也会和自己高价伺候的精神贵族们过不去,但最终还是深明大义式地一笑了之。因为他们知道,说不定那一天他们的孩子也会成为这贵族社会中的一员。

Posted in other | Leave a comment

渴不着饿不着

     姥爷每天带小宝出去都要带着小宝的包包,包包里装着一小袋婴儿饼干,一小瓶水—-活动量如此之大的小宝总是需要补充能量。小宝自己玩儿,要是他饿了或者渴了,就“嗒嗒”跑到挂着包包的小车跟前,小手一指“OH~~”姥爷把包包拿下来给他。小人儿自己打开包包—-他自己会取东西,饿了拿饼干袋儿,渴了拿水瓶~~倒真是渴不着饿不着他哈。

Posted in My baby | 1 Comment

小宝会说“妹妹”

  姥爷带他出去玩儿,看到一个阿姨带一个小姑娘也在院子里。姥爷带他过去聊聊天,原来小姑娘比俺家小宝小一个月。姥爷要教给小宝懂礼貌啊,就跟他说“这个是妹妹,要跟妹妹好好玩儿。”谁知道小子一下子字正腔圆地说到“妹~妹~!”这算是他继爸爸,妈妈,叮当,踢它,灯,奶奶之外会说的第7个词儿吧。3个多月了,他学会的新词儿就只有奶奶和妹妹!    隔天在MSN上看见小宝的时候,小子嘴里念念叨叨的说着“妹妹,妹妹”别是个多情种子罢

Posted in My baby | Leave a comment

思念小宝

   姥姥家的电脑出啦毛病,据说是主板坏了。FT死,主板坏了这么小几率的事件居然也能发生在我家?赶紧让老弟去买彩票~~当然,电脑坏啦网络就没有,网络没有就看不到小宝!这是最最让我恼火的事情。只好天天打打电话。恨不得顺着电话线立刻把宝爸扔回去修电脑(他的强项嘛)。     听到电话里小宝奶声奶气的喊妈妈,心里跟长了草似的。听说爸说的趣事一则:爸跟邻居叔叔聊天,那个叔叔拍爸肩膀闹着玩儿,小宝不干啦,哇哇大叫,还扑上去拉扯。一幅要保护姥爷的架势。好小子,姥爷没白疼他哈。

Posted in My baby | Leave a comment

shameless Materazz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HblsV-urHg&search=Materazzi

Posted in sports | Leave a comment

A Star Falters, France Fades, Italy Rejoices zt from New York Times

BERLIN, July 9 — What could have been a glorious coronation of the soccer career of Zinédine Zidane of France became a shameful departure on Sunday when he was ejected from the World Cup final for committing an astonishing act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sports | Leave a comment

转一篇USAToday 的报导

  相对国内媒体对齐达内顶人事件的报道,美国的媒体更客观一些,也许跟美国人不像国人热衷足球有关吧。 Fourth time is charmed: Italy wins World Cup final on penalty kicks By Andy Gardiner, USA TODAY   BERLIN — At the end, when Fabio Grosso’s fifth and decisive penalty kick hit the back of the net to clinch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sports | Leave a comment

红牌令“天使”坠入凡间 悲情齐达内永别世界杯zt from 腾讯体育

 一个人,一支球队,一次震怒,一次永诀。   “我妈妈告诉我,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阿甘用平缓的语调平静地述说着朴实的真理,而在这个星光灿烂的夜晚,一代大师齐达内深刻地体验到了何为造物弄人,何为冰火两重天。      事实上,从小组赛开始,不少人就在惦念着齐祖的告别赛到底会定格在哪一场,但相信即使是最大胆的预言家也没想到齐达内会一路率领法国队杀入最后的决赛。如果说小组赛上的齐达内还迟迟未能进入状态,那么当世界杯进入淘汰赛阶段,法国的中场灵魂就显示出了自己的王者之风。击败西班牙,搞掂巴西,"法拦西"的实至名归与齐达内的出色发挥脱不了干系,他在1/8决赛中打入了一粒精彩的锁定胜局的一球;在1/4决赛中,又是齐达内助攻亨利打入了制胜一球!点杀葡萄牙后,高卢战队仿佛回到了8年前那个美丽而永恒的夏天,多梅内克之师在全世界的怀疑眼光中走到了决赛,而继普拉蒂尼之后法国最伟大的球星齐达内,则承载着对希望的最后守望。     世界杯决赛前,意大利队叫嚣着要用加图索盯死齐达内,其实地球人都非常清楚,唯一能阻挡齐祖的只有他自己,这名惯于用双脚诠释精彩,灵感点亮赛场的魔术师早在1998年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2006年的他则延续着自己的神奇。对于法国队来说,此次世界杯决赛的开局是梦幻的:开场仅5分钟,马卢达的奋勇突破就为法国队赢得了一次点球机会,队长齐达内责无旁贷地站到了球前,他面对的是世界头号门将布冯。在全场观众的注视下,艺高人胆大的齐达内罚出了一记技惊四座的勺子点球,皮球砸在横梁下沿整体越过了球门线,他的即兴发挥不仅帮助球队1球领先,而且博得了全场球迷的由衷喝彩。     尽管意大利随后利用一次角球机会由马特拉齐将比分扳平,但这场决赛却基本上是按照"齐达内节奏"进行的。与往常一样,齐达内是法国的进攻之源,他或在边路与亨利进行一系列令人拍案叫绝的配合,或者利用自己良好的大局观和娴熟的技术调动着法国的进攻。飘逸,随性,潇洒,在如狼似虎的意大利队员面前,齐达内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一次又一次地纵深插入。赛前信誓旦旦地表示要遏制齐达内的加图索被过得灰头土脸,意大利那条群星云集的前卫线在法国巨星面前也显得黯淡无光。     轻而易举地在上半场最后阶段抹过加图索和皮尔洛的夹防,随心所欲地作出精妙的摆脱动作,球场上的齐达内依稀让人看到了其颠峰时期的风采,而他对法国队的作用也不言而喻:他的直塞险些助亨利形成单刀,他在下半场第12分钟时连续的外脚背传球也令意大利的防线几近崩溃。90分钟内的齐祖是几无瑕疵的,他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控制着比赛,法国也完全占据了场上优势。如果比赛沿着这样的态势进行,无论最后谁胜谁负,齐达内的告别赛都将是完美的。     加时赛第9分钟,多梅内克换上了中锋特雷泽盖加强攻势,他的这次换人差点令齐达内成为了关键先生!3分钟后,萨尼奥尔右路斜线传中,特雷泽盖牵扯了对手的防守兵力,适时前插的齐达内中路甩头攻门!在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8年前那个左右决赛进程的齐祖,可惜这一次,他的高空轰炸却被反应神速的布冯奋勇扑出!错过了成为关键先生的机会后,齐达内依然兢兢业业,然而当加时赛进行到第20分钟,场上却风云突变!齐达内在同马特拉齐拌嘴后显得怒发冲冠,他极不冷静地突然用头顶撞了马特拉齐胸口,意大利铁卫迅疾倒地,当值主裁埃里松多在和助理裁判商量了一番后直接出示红牌将齐达内罚下!这是一个悲剧性的时刻,无论对齐达内还是法国足球而言,这样的打击无异于晴天霹雳!在距离点球决战还有10分钟的关口,齐达内以一种极不光彩的恶劣行径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告别赛,他不仅失去了被万千法国球迷膜拜的机会,而且生生将球队推入了地狱!     齐达内与马特拉齐积怨已久,早在效力于尤文图斯时,法国中场就曾与之结下了梁子。在一场意甲比赛中,齐达内用膝盖顶在马特拉齐大腿上导致其受伤离场,当时的马特拉齐还在佩鲁贾效力。就在队中的后防中坚下场后不久,尤文图斯就取得了进球。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马特拉齐以自己的经验诱导了齐达内的这次"犯罪"。冲动的一瞬间让齐达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然而他却以如此不冷静的举动完成了自己在国家队的谢幕演出!当齐达内黯然离场的那一刻,镜头敏锐地捕捉到了他与场边的大力神杯擦肩而过的背影。或许,就在齐达内悲情转身的瞬间,法国队已经提前与本次世界杯冠军说了再见。     十二码上的决斗是残酷而惊险的,最终屡屡栽倒在点球上的意大利人笑到了最后,法国队也遗憾地错过了史上第二个世界冠军。当威尔第的《凯旋进行曲》在偌大的柏林奥林匹克球场回荡,当火树银花将赛场装点得灿烂辉煌,齐达内却独自在更衣室里感受着痛彻心扉的冰凉。当一出本可能完美的告别秀戛然而止,没有人能了解齐达内的难过。齐祖没有输给对手,他是输给了挥之不去的心魔;当齐达内为自己的出格之举幡然醒悟时,他已经走出了自己所熟悉的江湖,他已经错过了那个不复重来的年代!

Posted in sports | Leave a comment